要写出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查阅文献。小编为你找到了相关内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摘要] 产业升级反映了一个产业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前向演化过程,凸显了技术创新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的动力作用。企业是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对产业升级具有重要影响。了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特点是地方政府探索产业升级路径的重要前提。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研究论文第1部分: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逐渐体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对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以及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从而提出提高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水平。能力的几种衡量标准。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逐渐体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对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探讨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并就如何提高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1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一个世纪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企业集群有利于技术、信息、技术知识和新思想在社区间的传播和应用。从苏南昆山台资电子产业集群和我省泉州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来看,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

(1)空间地理集聚。产业集群是由大量紧密联系的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在地理上集中而形成的。这种地理接近的直接后果是有利于知识获取、市场形成和信息共享。产业集群内部存在大量具有前向和后向关系的企业和相关机构。这种企业的聚集称为“集群”。企业的“集群”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高度的社会分工与合作使每个流程的成本降到最低,相互匹配使产业链体系更加完整,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同时,这种地理位置接近的企业也有利于相互获取知识和形成社会资本。产业集群还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为企业生产提供了人力资源供给,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二)形成集群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包含大量密切相关的企业,它们不仅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分散的企业相比,集群内的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和更紧密的合作。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说:“集群既增强竞争,又增强合作。”首先,产业集群中大量的企业分为两部分:相同或相似的企业(面向相同的市场需求)和前向、后向相关企业。大量相同、相似的公司往往面临相同的市场并使用相似的技术。因此,面对市场和消费者强烈的比较选择,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这种产业集群内极其激烈的竞争,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不断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其次,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个性化的消费,单个企业不可能在生产的每个阶段都达到最优的效果。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也存在较大风险。然而,在产业集群内部,非正式和正式的交流非常普遍。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由各种网络固定的。他们更加了解彼此。企业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和空间都比较大。这就是产业集群的独特性。地方。这种合作促进了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参与企业可以重新整合生产要素,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和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分析

(1)企业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受核心产业兴衰、区域环境、市场竞争、政策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集群一般要经历形成、集聚、繁荣和提升四个阶段。产业集群形成阶段是指一个经济区逐步形成轴辐式结构和产业集群,区域内核心产业快速增长,开始形成集聚的阶段。企业技术创新是形成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动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经济利润,但技术创新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面对新的市场需求,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进行研发,开发生产新产品,并将其商业化以获得创新效益。这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对其他市场主体提出了各种新的市场需求。这些市场需求要么导致相关企业就近落户(节省运输、交易等成本、共享信息、创新等),要么导致新企业的诞生,或者诱导其他企业也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需求。第一创新企业的需求。在这一波又一波、一环又一环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该地区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相关配套机构也不断进入该地区,从而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竞争加剧、合作更加密切),从而直接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完善。并持续升级。

(二)企业技术创新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和基本单位。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发展。企业有活力,产业集群才有活力。企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是技术创新。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不断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只有企业发展了,由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产品和工艺的升级换代。这也促进了产业集群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增强了产业集群的活力,延长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三)企业技术创新是增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面临来自地区和国内同行的竞争,而且还面临来自全球同行的竞争,其中不乏行业内的佼佼者。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和资源不足,企业生存的最佳出路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提高了以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使产业集群能够在竞争中生存并持续发展。

3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支撑网络形成

技术创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单个企业很难控制创新的整个过程,因此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非常重要。在创新过程中,集群企业并不是孤立的。他们处在一个由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大学、科研机构等机构组成的社交网络中。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过程。在这个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投入、产出和收入的主体,是创新体系的核心。然而,企业需要一个由大学和研究机构、其他企业、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五个主要主体组成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这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有清晰的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如图1)

(二)产业集群支撑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不同的学者对此过程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包括线性模型、交互模型、链环模型等。下面以企业技术创新的线性过程为例,分析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图图2显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线性过程)。

首先,在产业集群内部,由于大量相关企业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和消费者的存在,需求信息流动量大、速度快、集中,企业更容易感知市场动向,快速抢占市场。抓住市场机遇,开展技术创新,填补市场需求空白。在研发阶段,创新资源大量积累,比如信息、人才、资金等,同时大家彼此非常了解,合作的可能性更大,这也降低了创新的风险。面对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力,各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在产品化阶段,由于集群中聚集了大量的相关企业以及由此产生的交易、技术和社交网络,各个企业通过分工合作进行生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节省了创新时间。同时,还将在先创企业的带领下开展配套创新。这种创新的波动效应将使新产品的相关配套设施迅速完善,加速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最后,在商业化阶段,由于产业集群内部已经形成的各种渠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完善和发达,加上产业集群本身已经形成的品牌效应,商业化的时间较短,实现商业化的可能性也较大。商业上的成功更大。成熟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高度动态、有序、自组织的创新系统。大量增量创新不断涌现,产品和工艺不断更新。它们要么相互竞争,要么相互替代,要么相互合作。推动。成熟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规模扩张以及子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

(三)产业集群对创新成果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和实用价值不在于创新本身,而在于创新成果的推广。技术创新成果推广是技术创新成果通过一定渠道在潜在用户中传播和采用的过程。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技术扩散体系在潜在使用者中传播、推广和应用,从而提高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技术创新的后续过程,技术创新成果在产业集群内部的推广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首先,产业集群内信息和人才的大量聚集和流动,不仅传播了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也给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促使其加快自身技术创新。其次,产业集群往往有专业市场的支撑。专业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而且成为技术创新者、早期采用者和后续用户之间的桥梁。专业市场降低协调成本和风险,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兼容性,提高新技术运用的成功率。专业市场巨大的货物和人员流动,将产生大量的技术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使其成为专业工业技术和其他信息交流的中心。第三,产业集群内有完整的交易网络、技术网络、社交网络。由于占知识比重很大的隐性经验知识只能在熟人、具有相同社会背景的个体之间频繁地进行非正式交流,集群内社交网络的形成恰恰为他们提供了非正式交流的机会。借助平台,集群内技术创新成果将快速传播。

4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产业集群内部分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导致恶性竞争。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知识溢出和信息共享,企业搜索信息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受到限制。一旦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和私人信息被暴露,他们的商业机会将大大减少。集团内一些企业本身不愿意投入资源进行自主创新,而是抄袭、模仿甚至克隆。一些企业盲目“跟风”,造成当地企业产品结构雷同、质量低下,最终损害了整个区域品牌的形象。例如,泉州地区大量对讲机生产企业过于依赖企业间的模仿、抄袭,对自主创新不够重视。这就造成产品雷同、价格战加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大企业的核心作用导致创新思维僵化。以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为中心,众多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进行生产加工,这是我国产业集群的基本结构。这种集群结构中的小企业在技术、金融、产品等方面对核心大企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主要是单向知识转移,小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不强。一旦集群面临市场和技术变革的压力,集群内企业就很难通过技术改造生存。例如,我国广东东莞的PC制造业,拥有高度分散的生产体系​​和以大型外资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组织结构。处于该生产体系顶端的核心企业主要从事核心技术开发和产品销售。生产体系底层的大量零部件供应商大多是中小企业。一大批围绕核心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通过追随和模仿核心企业实现了产品创新和技术变革,获得了暂时的竞争优势。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企业会“转让”。 ”,整个集群就会因为缺乏“领导者”而衰落。

(3)集群的相对封闭性限制了外部创新资源的引入。如果产业集群能够保持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各种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将有助于保持集群的持续创新和竞争力。反之,则会出现刚性封闭、知识技术趋同、互补性消失等不良后果,最终导致集群失去活力和竞争力。为了追求区域内的经济增长,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通常将企业集群限制在其行政边界之内,使得跨区域的企业集群难以成长。大多数产业集群仅限于狭窄的地方行政边界。集群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无法引进,最终影响集群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5 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若干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为推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一是制定统一产业布局政策,优化集群产业结构。针对我国产业集群产业结构趋同的情况,政府应制定统一的产业布局政策,实现产业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集群产业结构,逐步从劳动密集型集群向创新型、科技型、特色集群转型,积极引导创始期技术创新潮流,不断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和技术进步在成长和成熟阶段。 。二要积极从不同渠道引进外部科技创新资源和优秀人才,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能力。四要加快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立法进程,严格执行执法程序,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二)加强技术创新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做好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一要取消对民间中介组织的歧视性政策,允许民间组织进入外贸、金融、保险、投行等行业开展业务;其次,要积极加强政府监管,为民间中介组织营造透明的法制环境。三是要大力培养和培训各类中介服务人才,通过考试制度和选拔制度不断促进中介服务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产业集群公共研发平台和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加大政府对共性技术开发的投入,设立重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基金,运用财政贴息、税收等政策手段退税引导核心产业集群。企业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批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联合研究项目,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集群建立产学研联盟。二是实施品牌战略,用品牌力量引领传统街区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名牌产品,鼓励集群内企业积极培育县域产品综合品牌,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企业间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县域品牌特色产业,提升县域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永刚、朱庆:浙江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初探,金融论坛,2000年,(9)

[2]徐庆明:产业集群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

[3]杨建梅、冯广森:东莞台资IT企业集群产业结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8)

[4]张丙申:中小企业集群、城镇化与就业扩张,经济动态,2002年,(12)

[5]葛志忠:论企业集群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问题,经济问题,2003,(11)

作者:林文斌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研究论文第二部分: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研究——基于佛山陶瓷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的调查

[摘要] 产业升级反映了一个产业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前向演化过程,凸显了技术创新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动力作用。企业是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对产业升级具有重要影响。了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特点是地方政府探索产业升级路径的重要前提。本文对佛山陶瓷产业集群42家重点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企业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研发投入强度、科研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政府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方面,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还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陶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陶瓷企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业态,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转向提质增效。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产业竞争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从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迈进,抢占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般来说,当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如形成地方或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时,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地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就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升级能力。事实上,深入研究产业集群所属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和现状,对于探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能力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1。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从产业链来看,产业升级离不开企业升级。工业是企业的集合体,企业升级是引领产业技术结构调整的动力源泉,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和微观基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注重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企业升级意味着企业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突破技术封锁,这是企业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因为产业升级要求企业占据价值链高端,提高自身知识生产能力,培育技术创新能力能力,发展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实质性突破(见下图)。

Humphrey和Schmitzh认为,企业通过产业链知识溢出参与价值链生产,创造产业升级机会。集群内企业按照产业链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不仅促进了分工网络的形成,不断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一体化,而且进一步促进了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产业升级。正如徐康宁、冯伟提出的,产业升级的关键是企业形成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因为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而且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整个行业。升级。

此外,研究表明,一个行业的竞争力往往取决于该行业创新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较强,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名品牌创建方面表现出突出实力。因此,创新型企业开展的各种创新活动代表了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形成的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

2。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陶瓷产业

作为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产业,陶瓷产业的发展基础往往依赖于当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丰富的土地资源。然而,随着劳动力资源短缺、生产成本上升、工业建设用地资源萎缩、环境恶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关注度提高等问题的出现,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日益加大,陶瓷行业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资源壁垒”日益严峻。按照科学发展观,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陶瓷行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陶瓷行业必须根据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实现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进而促进陶瓷产业的发展。产业进入依靠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新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仅来自于劳动力、自然资源禀赋、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成本水平,还来自于陶瓷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能否有效地通过长期积累的独特知识资源和技术转化为创新能力和高效生产力。

陶瓷行业转型升级,对行业本身和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产业来说,产业需要从价值链中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环节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环节演进,在价值链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从属地位,并实现产品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升,最终演变成技术先进、资本知识密集、规模宏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对于企业来说,陶瓷企业需要完成从效率企业到质量企业再到创新型企业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3。陶瓷产业升级分析:基于佛山陶瓷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

(1) 研究设计

本文以陶瓷行业创新活动频繁、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为调查对象。在创新数据采集方面,采用对象法,以陶瓷企业近三年开展的重点创新项目为主要调查内容,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特别是,采用对象方法收集企业创新数据,不仅可以窥探陶瓷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了解企业的​​技术创新前沿,还可以为政府监控特定类型的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在调查内容方面,问卷主要考察了公司的产品研发投入、科研平台建设、创新领域类型等;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创新项目信息由重点项目信息调查表@和企业家访谈获取。

2013年1月至2月,调研组对佛山陶瓷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调查。共有42家陶瓷企业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份、访谈提纲19份、重点项目信息调查表26份。为了提高调查样本的代表性,本文从陶瓷产业链上下游入手。参与调查的陶瓷企业来自原辅材料加工业、陶瓷制品制造业、陶瓷装备制造业、陶瓷制品加工业等。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为陶瓷企业自主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42家重点陶瓷企业中,45%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科研平台8个,市级科研平台8个。

2。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增强

调查发现,企业投资主体作用增强。陶瓷行业仅有26.2%的企业能够获得政府研发经费,其他企业基本依靠自有资金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从产业链来看,上下游企业研发强度存在明显不平衡。研发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陶瓷装备制造业(4.78%)、陶瓷制品制造业(3.83%)、原辅材料加工业(3.53%)和陶瓷制品加工业(2.42%)。此外,通过对26家企业重点项目信息表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陶瓷企业对重点创新项目给予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投入资金金额从300万元到2000万元不等。这说明陶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当前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而且从资金投入规模来看,部分陶瓷企业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活动。

3。企业在产品获取方式和技术创新方面主要以自主研发为主

在新产品、新技术获取方面,陶瓷企业呈现出以自主研发为主,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开发为辅的特点。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是陶瓷企业成为市场领先者的必要条件。 2012年,64.28%的陶瓷企业将自主研发作为实现新产品、新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与大学、科研院所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也越来越受到陶瓷企业的重视,有26.2%的陶瓷企业选择这种创新方式。

4。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推动公司新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知识产权拥有量是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成效的重要指标。知识产权只有得到充分利用或产业化,才能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产生最直接、最有力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重点陶瓷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软件著作权等)为2357项,其中91.3%的知识产权应用于企业生产中。 。新产品销售收入方面,重点陶瓷企业2012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57.94亿元,新产品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90%以上。

5。公司已基本建立专业科技人才队伍,但高层次人才比例较低

无论是一个行业还是一个行业,技术创新的载体就是人才。截至2012年底,陶瓷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42家重点陶瓷企业共有科技人才8211人,85.7%的企业投入了一定的员工教育经费用于员工培训;科技人员占公司员工的10%。占比超过10%的陶瓷企业有26家。高层次人才是陶瓷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但实地调查发现,陶瓷行业高层次人才(包括高层次技能人才、高端管理人才等)存在明显短板。从产业链各行业来看,企业员工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陶瓷机械装备行业(平均为6.2%)、原辅材料加工行业陶瓷制品制造业(平均值为5.6%)、陶瓷制品制造业(平均值为4.7%)和陶瓷制品加工业(平均值为1.2%)。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整个陶瓷行业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保留和引进方面仍需取得突破。

6。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迈向国际标准

调查发现,发展较好的陶瓷企业普遍重视现代管理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技术创新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推动企业从高效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技术创新管理平台,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科技人员有序管理技术创新活动和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整体提高行业研发效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调查数据显示,42家重点陶瓷企业中,54.76%采用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先进信息管理系统。其中,陶瓷装备制造业和陶瓷制品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最高。其次是原辅材料加工业。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85.71%的陶瓷企业通过了IS0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目标。

7。节能减排成为陶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

为明确陶瓷行业技术创新类型,本文对26家企业重点项目信息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陶瓷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装备、节能减排、新能源等领域。技术创新领域的流程。扩张。其中,节能减排领域创新项目占全部技术创新项目的69.2%,新材料项目占50%,新装备项目占42.3%,新工艺项目占30.8%。可见,节能减排是陶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与陶瓷行业向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型升级是一致的。

(三)陶瓷产业升级的产业创新政策设计

结合陶瓷产业发展实际,从企业和政府层面设计促进陶瓷产业升级的产业创新政策。企业层面:增强企业内部创新动力,对企业施加技术创新的外部压力,通过倒逼机制“倒逼”企业加大生产经营过程的创新投入。这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政府层面应进一步改善具有“创新溢价”功能的市场环境,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能力要培养。

1。建立健全产学研技术创新互动机制

技术创新过程已经从过去的线性模型转变为现在的非线性复合模型。这就需要集群内外创新主体形成产学研紧密协作,构建能够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集群创新网络。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对于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提高创新速度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总体来看,我国陶瓷行业尚未建立完整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互动机制,阻碍了技术创新知识的外溢和应用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外部支撑作用还不是特别明显,很多基础研究成果还没有转化到企业的生产领域;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强烈,但研发能力较弱,短期内难以实现技术突破,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因此,陶瓷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应形成产学研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2。进一步巩固陶瓷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当前陶瓷企业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项目推动创新。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节能降耗减排产业化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产业化技术、自动化、智能化产业化技术等方面。尽管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资助有限,但陶瓷企业仍然充分重视研发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为加快陶瓷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主体的步伐,需要进一步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知识产权、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而鼓励陶瓷企业向经济效益好的领域发展,投资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环境友好的创新项目,最终推动整个陶瓷产业升级。

3。重点扶持行业核心企业

为鼓励行业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在产业升级初期,政府部门在产业发展政策制定、金融资源支持等方面向核心企业倾斜是有利的。政策资源适当向核心企业集中,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的某些基础性、共性技术实现突破和创新,从而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但也应该看到,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行业内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些能够获得并享受政府政策支持的企业应该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来选择。

4。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长效机制

科技创新需要高层次人才驱动。因此,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长效机制是提高陶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陶瓷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人才培养方面,陶瓷行业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精尖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引进方面,陶瓷行业必须建立完善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产业发展紧缺人才,使其更具竞争力,并建立有效的人才奖励机制。注:

① 本次调查中,重点创新项目主要是指能够体现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对企业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创建自主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且成功后的项目。项目的特点是,应用在生产实践中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项目。

②重点项目信息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参与单位、项目阶段(研发、中试、产业化)、项目投资、技术领域、项目特点及创新点、项目经济指标等等

③研发强度是指研发经费支出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 R&D支出包括与R&D相关的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参考:

[1]张杰,张少军,刘志标。多维技术溢出效应、本土企业创新力与产业升级路径选择[J].南开经济研究,2007,(3).

[2]李景海.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升级互动机制研究——以虎门服装产业集群为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1).

[3]Humphrey,J.,www.zhcahotel.com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Studies,2002,36(9):1017-1027.

[4]徐康宁,冯伟.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

[5]朱卫平,陈林.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J].经济学家,2011,(2).

[6]高昌林,张晶,马驰.用客体法采集创新数据及实施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9).

[7]张赤东.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调查:特征、倾向与对策[J].科研管理,2013,(2).

[8]汪戎,郑逢波,张强.转变资源型产业发展方式的路径探索——2012年中国“资源型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管理世界,2012,(5).

[9]赖俊平,张涛,罗长远.动态干中学、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演进[J].产业经济研究,2011,(3).

[责任编辑:李小玉]

作者:李海东 黄弘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研究论文 篇3:

论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方法:运用规范和实证研究方法。结果:论述了医药行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医药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发挥医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优势的途径和措施。结论: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能够提高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应该充分发挥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

关键词:医药产业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我国医药产业明显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西药中97%以上是仿制产品,行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面对市场压力和自身的不足,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均已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但是,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仅仅靠一个企业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效率不高,并且必须承担相当大的风险。

近年来,医药产业集群正在蓬勃发展,美国的波士顿、旧金山湾、华盛顿、圣地亚哥和北卡罗莱纳研究三角园这五大生物技术集群,已成为当地地方经济的支柱。欧洲莱茵河上游谷地的跨国生物谷,已成为欧洲生物技术的中心。我国国内也出现了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发展的现象,如吉林通化医药城、上海张江“药谷”、北京北大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实践证明,医药产业集群是提升医药经济竞争力,特别是加快医药发展的有效途径。医药产业集群凭借其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技术创新优势,正在形成“燎原之势”。

1 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特点

1.1 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多元化

制药企业属知识型企业,企业的产品基础是药学、医学和化学等相关知识的结合,医药创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研究、临床试验、生产、市场开发和销售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技术创新,这些环节可能涉及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药品生产企业和医院等相关部门。这种技术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技术创新的过程必然也是个多元化的过程。

1.2 医药行业技术创新遵循“阈值理论”

只有当研发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研发成果成为稳定的输出,而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高成本、高投入的,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大型企业才能承受。国外的大型制药公司为了维持一定的技术产出,研发投入强度(R&D/销售收入)通常高达10%~25%。

1.3 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有高风险、低成功率的特点

以美国为例,研发成功1个新药的费用在上世纪60年代为1.3亿美元,到21世纪初已达6亿~8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6倍。风险也日益增大:一个化合物自合成到进入临床试验的成功率仅为数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进入Ⅱ期临床时还有4/5遭淘汰;上市后盈利的品种并非100%,仅为30%,其中能以高价独占市场的更少。从研发到上市,平均时间为10年左右。而且专利药过保护期后,还要面临非专利药(仿制药)的市场竞争。因此,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充满了各种风险和挑战,即便是专注于自主创新的跨国制药巨头,单靠一个企业的力量也常不足以承担创新药物研发的全过程。

2 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

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共享基础设施、信息和知识的优先扩散、风险的分担、人才的流动与相互学习等等。医药产业集群很好地弥补了单个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缺点,下文分别从环境优势、成本优势和学习机制优势三方面阐述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

2.1 环境优势

2.1.1 制度环境优势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技术、资金、人才,而是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他指出,“硅谷”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环境象征,其内核就是创新企业的栖息地,关键在于有一套科学的制度安排,环境宽松,各类专业人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基础,只有科学的制度“土壤”,才能产生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政府严格的行政监管是医药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技术创新最显著的特征,政府政策对集群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不仅要对新药开发和生产的全过程加以监管,例如发放新药证书、GMP认证等程序,同时也需要通过法律法规、金融、财政、劳动力供给、可持续发展等公共政策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除了政府政策的制度大环境,在集群内部也有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例如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市场调查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其中创业服务中心,旨在为集群内处于初创阶段的医药研究机构的成长提供孵化器功能;而教育培训体系的职能是提供人才保障。

2.1.2 竞争环境优势

集群内激烈的竞争为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在市场经济规则下,竞争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本推动力,而竞争会随着市场上参与企业数量的增多而加剧。在产业集群的相对狭窄的地理范围内通常聚集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并进行着同类或相似产品的生产,集群内的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差异很小,从而迫使企业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不管是走低成本路线还是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企业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因此,迫于生存压力,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外的企业相比,前者更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动机。另一方面,在集群内,企业进行创新的可见度较高,创新者的领先效益和示范效应突出,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取得的超额垄断利润,无形中给其他的企业以很大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所有企业重视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

2.2 成本优势

2.2.1 基础设施的公用性

医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成本优势之一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公用性上。如同城市有形的基础设施一样,医药产业集群内的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因此必须由当地政府来提供,并服务于整个集群内的企业和机构。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公共实验室、公用会议室、公共信息服务机构等有形设施,以及提供劳动者技术培训、企业家培训的无形服务机制。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不可能拥有其所从事业务的所有知识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而集群由于其内部成员业务上的联系和互补性使得在知识创新行为中通过免费或付费的方式能够方便和经济地获得其所需要的知识和设施,同时也提高了设施的利用率,分担了固定成本。

2.2.2 信息获取的低成本

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高度集中,各个医药企业之间的往来比较密切,获取信息的渠道广,信息量大而且相对真实,这就使得集群内的企业能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得行业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信息,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创新的盲目性,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这些信息可

以通过正式沟通渠道和非正式渠道两种途径获取。由于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具有产业相关性,且有很强的相近性和互补性,其中一个企业技术的改进和变更,很容易就会被其他企业发觉和效仿。因此,医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比集群外的企业在信息的获取上占有更大的优势。

2.3 集群内技术学习机制优势

集群创新系统构筑了产业集群技术学习的平台,它能够促使集群内知识流动机制的形成。弗里曼在研究集群内部知识溢出机理时发现,集群内部存在正式与非正式网络,其中非正式网络对集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隐性知识的溢出是主要通过非正式网络实现的。

2.3.1 正式沟通优势

正式沟通学习机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内部流动、企业间合作互动、企业衍生、教育和培训以及研讨会等。从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开始,劳动力要素的流动一直被集群研究者认为是知识溢出的最重要机制。研究成果表明,企业间劳动力流动的程度越高,技术流动的速率越大。在医药产业集群中,具体劳动力流动的路径一般发生在:横向上生产同种药品的竞争性企业或合作性企业之间;纵向上原料药或化学中间体生产企业与制剂生产企业之间及生产企业与集群内的公共服务机构或代理机构之间。集群内部企业间一定比例的劳动力流动有利于知识溢出,当然,过度流动或流失则会破坏知识的时间持续性积累规律,导致学习绩效下降,进而削弱企业的R&D能力。正是这种劳动力在医药产业集群内的流动,实现了集群内的技术学习,成为集群技术创新系统内部要素互动的重要形式。

2.3.2 非正式沟通优势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理性认识的总和。按照OECD(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分类法,知识可以分为可编码的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含经验类知识)两类,其中隐性知识占整个知识的绝大部分。但是由于隐性知识蕴藏在人的大脑之中,难以编码化,具有很强的主观属性,因此在传播形式上受到限制,基本上只能通过非正式的、偶然的、面对面的以及口头交流等非正式方式进行传播,而且隐性知识的交换不是一次性市场交易行为,必须以相互信任为基础,必须建立在长期合作关系基础上。基于地理接近的产业集群具有隐性知识交换的独特优势,为不同企业之间的员工创造了很多的非正式交流的机会。非正式交流既是技术创新扩散的主渠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知识的绝大部分是通过非正式交流传播的,这些非正式交流的传播速度比正式交流的传播速度快得多,并且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和知识。通过社会网络的沟通和思想的碰撞,激发出大量的创新思维,促进知识的更新。

在医药产业集群中,许多最新的、超前性的知识或者介于隐含经验类知识和清晰知识之间的知识,都以未编码化的知识形式存在。这些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深埋在社会之中,不易从正式渠道获得,例如药品生产中的技艺和能力,企业内部的秘密和诀窍,市场前景的判断与人才的选择,在何处向何人取得需要的知识,如何融资,如何开拓市场等。通过非正式交流,这些知识能快速、有效地传播。

3 发挥医药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措施和建议

3.1 完善集群内的服务体系

医药产业集群不仅是医药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大量集中,更有集群内企业和机构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通过政府部门,建立一个规范的服务平台,将集群的创新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完善医药产业集群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创业服务中心和教育培训体系,吸引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加入集群内。张江“药谷”现已累计引进生物医药企业328家,共有科研人员8 580名,生物医药产值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40%,初步形成了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6个模块组成的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为产业链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完善的支撑保障系统。

3.2 加大政府的制度支持力度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更大。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政府功能的存在和作用是技术创新得以持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政府功能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优惠政策设计、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作为,是技术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并形成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持续激励。在发挥医药产业集群的基础创新优势方面,政府有很大的作为。吉林通化市通过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有利措施,解决通化医药产业集群中诸厂商面对的共同难题,包括政府允许中小企业在通化发行股票、提供融资、实行税收扶持政策、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和工商管理扶持政策等。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也通过实现快速审批、提供咨询服务、对外交流等措施为园区内的医药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浦东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3.3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高技术产业集群成功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一方面,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强化各自间的正式沟通,通过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互动,形成良好的协同竞争关系。在美国,一些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头,包括Amgen、Genentech等,纷纷缩减自身的研究规模,转而与新创立的生物技术企业建立联盟以谋求不断推动企业进步、获取集群发展的动力和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在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中,人与人之间通过非正式的广泛接触,使创新很快地扩散出去,使每个人的知识拥有量得到快速提高,从而增强知识和技术的报酬递增优势;同时,通过频繁的、面对面的接触,获取同行业中技术的最新信息,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盲目性和风险。因此,需要重视非正式组织和活动的作用,如企业间各种比赛、联欢等活动,并应发挥行业协会所起的作用。

作者:曹 阳 卢春丽